八八風災,柔腸寸斷,東台灣

不知道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,大家有什麼樣的感覺?

2009年8月8日,莫拉克中度颱風風雨狂掃東台灣,這裡是台東太麻里溪,一年前,它就變這樣,一年後2010年,它還是長這樣,該說,「景物依舊」是好事?還是美麗的誤解?! 這天的雨,其實不算大,頂多就是那種一定要拿傘的雨量,但又不到會很濕的地步,但太麻里溪就是湍急的流水,缺少植被的土地,只看得見雨水沖刷碎石,急忙往低處流。

「台北是不是太有錢?怎麼到處都在挖挖挖?台東是都沒錢嗎?不是建一半,就是根本看不見品質」這樣直接的感受飄到我心中了,而我們能說什麼?只能惋惜?卻看不到什麼未來,更何況是在地部落的感受。

藉著文建會八八重建計劃,在台東南島社大帶領下,讓我有機會一起到台東受災地區,要是沒有這次的機會,我恐怕永遠無法有這樣深刻的體會,身在都市和非重災區的妳/你,一定不能想像這裡的路是怎樣的柔腸寸斷,居住的家園多麼無法預測下一秒會不會有山崩或落石掉下來。(註:柔腸寸斷通常是形容一個人非常傷心,這裡題目我當作是一種形容詞,很傷心的東台灣)

來到這裡,太麻里,光聽名字,就會讓人想起金針山花海,一如以往既定的印象-台灣的後花園,既然是台灣的後花園,就應該是看山看海聽鳥聲,但所謂的山,卻 是崩落缺少植被,樹木抓著僅存的土壤,所謂的海,卻因為下雨,流出的河水混濁不堪,與海面上的海水顏色,一分為二,彷彿不同的液體,哪來的依「青」山傍 「青」水?(註:我所指的「台灣的後花園」並沒有貶低的意思,我所指的只是「美麗的風景」,並非有特別影射)

吃著台鐵便當出發東部

過了好幾站,深入東部在地鄉村,氣息越來越不同。

這次走訪了台東金峰鄉嘉蘭村、太麻里鄉泰和村、拉勞蘭部落、達仁鄉安朔部落、大武鄉富山部落、大鳥村、金峰鄉歷坵村,他們面臨的問題各個不同,永久屋、中繼屋、劃定特定區域、本身部落間的熟識、部落裡的派系、部落災後重建、部落的社區營造等等問題,都使得生長於這塊土地的人,已經迷失「自己到底是誰?」的疑惑。以下依照走訪順序一一說明。

 

 

點一【金峰鄉嘉蘭村】
嘉蘭是當時八八水災的重災區,因此成為重建示範村地點,但由於當時媒體大肆報導,導致眾多物資注入,使得災民習慣向人伸手,在這裡並不是批評嘉蘭村的得失,而是要由另一個角度來看,台灣在面對救災時,往往會有分配不公平的問題,又在發放物資、救援時,常無優良機制,人心本貪婪,要是沒有一個公道、確實的模式,往往會落人口舌,對誰都不是樂見的結果。

照顧一個媽嗎,代表照顧到一個家庭,是好幾個小孩的身心

類似琉璃珠的陶珠製作中

排灣族的石板屋,很特別

知函向片

 

 

正在興建的永久屋,看起來是很糟糕,至少在我眼中看來是如此

仍舊是在坡度上的永久屋,我還是擔心了一下

 

另一邊,就是太麻里溪,湍急的流水,變寬的河道

一年後,房子還是倒在那邊

還敢住人嗎?

滾滾而下的是黃水?淚水?

 

 

點二【太麻里鄉泰和村】
泰和也是八八水災的重災區,普遍亦有資源分配與使用的問題,目前有28戶進駐由國際扶輪及世界展望會資助的德其段永久屋。社區發展協會意識到泰和村面臨意識凝聚、村史重建與保存以及傳統文化傳承的議題。在這裡的永久屋樣式和大武鄉富山部落的永久屋幾乎一樣,但都有一樣的問題,就是房子有些粗糙與瑕疵,並且大家都會調侃自己「永久屋,是暫時的」。

看起來很像別墅,總之對於原民文化來講,總覺得怪怪的

有人釘柱子的底部是長這樣的阿?! 很醜,又很弱

 

點三【太麻里鄉香蘭村的拉勞蘭部落】
拉勞蘭從三年前開始發展小米文化產業,成效頗佳,相較於其他地區,拉勞蘭部落是八八風災時較少受到災害的地區,因此也能夠在八八風災後,整合了災區正興部落、嘉蘭部落、溫泉部落、愛國蒲部落、大竹部落、富山部落、大鳥部落等七個部落的部份族人一起推動小米文化,堪稱「小米的故鄉」。

自身有明顯的方向帶領其他部落一起重建和發展,有點像領導型,但又有點像陪伴型的角色,這對於其他週遭的部落而言,都有向上提升力量的效果,各個部落能夠保有原本自身的主體性, 又能夠結合彼此之間的共同之處,原生與新生同時並存。

最後,不免俗的,我們在這邊享用午餐,而午餐的食物,就是原民道地的菜色,當然爾包含主角小米。

 

 

 

點四【達仁鄉安朔部落】
安朔部落裡有個勇猛的「勇士團」,在八八風災期間,南迴公路遭土石流沖斷,透過部落青年組織的強力動員,使得部落在交通受阻的情況下,村內的糧食與醫療等 需求依然能維持正常,當政府人力不足時,部落勇士團也自告奮勇到大武漁港海灘擔任搬運物資的先鋒部隊。

當前課題是整合部落資源,諸如人力、青年等,更想和 其他部落結盟,但目前大家的認同感並不夠,又有經費短缺的問題,因此希望能夠再透過一些計劃或生態文化發展拉攏。去年達仁鄉被台電選為「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」建議場址,也是安朔部落極力捍衛的反核議題。

 

 

點五【大武鄉富山部落】
富山因風災影響遷徙居住地,原來的受災地區有設計極詭異的河道疏濬坡道,頭部高度的樹幹,盡是八八水災洪水沖垮留下的痕跡;富山部落內部的問題頗多,因此關係並不密切,劃定特定區域後,後來進駐到永久屋後,這裡年輕人外流嚴重,留下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,因此使得原本社區意識、部落意識分崩離析,流離失散已不只是人群,更是在這之中流失的文化與意志,組織內部存在眾多意見的問題下就容易紛亂,而無法凝聚大眾意識,在缺乏共同信念的群眾下,是否能夠在一團亂的情況下,反而殺出一條血路,這就只能靜待富山部落的災民是否有驚覺到本身的問題所在。

雲朵下的是蘭嶼

富山部落,流離失所,還能團結嗎? 整個很像別墅,或是渡假山莊

陡峭的屋頂,排水管只有小小一管,能否承受的住大雨

 

接縫很糟糕的木工

外顯的痕跡,很糟糕

只有一根燈管,對眼睛很不好

樓梯把手,也歪歪的木板

後來去富山部落原址,看到才知道可怕

大樹斷掉,樹幹也削彎了

近幾90度的彎角,是要如何讓水流轉彎?

河流的下面,就是橋,就是住屋,還是有人住

 

 

 

 

點六【大武鄉大鳥村】
我們直接先到達大鳥發生山崩土石流的地方,當時受災情況較沒有受到媒體關注,但其實這裡的狀況相當嚴重,一整片的土石覆蓋整個村落上半部,現在正在實施攔砂壩工程,先撇除工程經費不論,這裡的工程擋土牆等,根本就不是長久之計,那只能暫時先抵擋一些滑落的土石,讓災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逃跑,要是攔砂壩、擋土牆無法擋住大自然的力量,大鳥村也會面臨滅村的命運,大鳥村未來將會面對的問題就是「是否遷村」。

不過,大鳥的歷史傳承與記錄做的並不完善,需要花時間追溯與統整;在大鳥村裡,在八八水災後,部落教室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,先安置、輔導孩子的幼小心靈,又讓社區裡有才藝的老師開班授課。

剛好有個阿伯,看著重建的攔砂壩

淹沒的房屋

施工品質很糟糕耶,又慢!是哪家?自己看

這片土牆,意義只是~讓災民可以有多點時間可以逃跑,這些零零總總代價~4800萬

大鳥的下面就是海邊,夷為平地似乎很容易

2F變1F

再來回到大鳥村內

特色會把門牌號碼手工刻成,每一戶都有自己的特色

 

 

 

點七【金峰鄉歷坵社區】
現在的歷坵仍然山明水秀,歷坵相較於其他地方,雖沒有受到嚴重災害的地方,在【還有很遠的路─嘉蘭與歷坵的安全評估說明會】中,與嘉蘭村都需要再安全評估,潛在的安全疑慮還是需要注意。

然而,在文化保存與延續也有一些課題,他們面臨的是歷坵與山地文化其實並不太相似,口音也明顯不同,過去自50年魯凱族開始搬入,魯凱族本身的領導性強,豐年祭等活動也積極主辦,這促使刺激排灣族對於自身對文化與歷史的覺醒,目前歷坵亟需找回部落歷史,還有推廣小米產銷。

要去歷坵的路上,房子還是埋在土裡

我家當都在這裡,我只能在旁邊再建一間阿

道路旁邊沒有護欄,只有大石可以警告

經過危險的路段後,終於到了寧靜的歷坵

 

兩天內走了七個八八風災後的地點,感受到八八已經週年了,但重建很慢,但文化自覺更不能慢。在都市區域會覺得怎麼這麼有錢,路補了又挖,挖了又補,光是人行道就可以來回好幾次,而看到東部卻是,錢到底花去哪邊了?帶著這樣的疑惑,公部門一旦僵化,重建之路更顯漫長。因此原民更應該站出來,這道理套用於每個人都一樣,【如果自己不努力,權利不會從天上自己掉下來】引述巴奈@八八週年凱道上的一句話,自己一定要努力,困難也該突破,只要是為了大眾好的,就會有進步的一天。

 


【後記】

要不是出差,這輩子有可能到金崙車站嗎?又是個一人車站的車站,前一腳才踏上火車,後一秒車子馬上開走,沒有機會讓你猶豫,要是沒坐上,就要再等遙遠的下一班。沒辦法從東部回台北了,暑假東部幹線火車票一票難求,所以變成從西部回去台北,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高鐵,沒能好好享受,因為很疲憊。

 

 

 


歡迎追蹤我的粉絲團,你的加入是我寫作的動力

延伸閱讀